作者: superalf (外星人) 看板: study
標題: [心得] 我在清華的日子 -- 學業篇
時間: Tue Mar 13 09:47:27 2007

這篇文章算是我在清華六年的總結
http://www.wretch.cc/blog/alft518&article_id=13898658


數學與物理兩者對我來說是同樣地難以割捨
所以聯考填志願時,我是按照物理、數學、物理這樣的順序交錯
如果上了物理系,就去修數學系的課,反之亦然
當時填了台大物理、數學、清華物理、應數、純數五個志願
家人擔心我只填五個會落榜。雖然我內心知道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還是勉為其難地劃完一張志願卡
最後我去了清華物理。我是非常興奮的,因為我終於可以盡情地唸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現在回想起來,大一是一段模糊荒唐的日子

剛上大學,尤其是從私立學校出來的我,宛如一匹脫韁野馬
再也沒有人規定我要這樣要那樣,於是我忘了初衷
書當然沒有好好唸,卻也沒有盡興的玩,對於社團我也沒有什麼熱衷
對於那段歲月我僅有的回憶只剩下熬夜打電動、看漫畫、吃宵夜 =>
早上翹課的惡性循環
唯一比較有意義的是帶了物理營

無力感充斥的大二

大二一開始便交了女朋友
對男女關係毫無經驗的我,對此有著美好憧憬
只是學業尚且應付不暇,更不用說處理兩人之間的難題而顯得左右支絀
大二那年的生活,感覺就是隨波逐流,被女朋友、作業、考試推著走
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靜下來好好想一想
那時除了物理系的必修電磁、理力、應數外,還跑去數學系修了線代與代數
而且物理系與數學系的主修都必須花大量時間去思考
想當然爾在這情況下,想什麼都撈,一定是什麼都撈不到
物理系的主修不理想,而數學系的那兩科也只是低空飛過
面對這樣的結果,下學期我仍不死心選了代數
那時並沒有認清自己擁有的時間跟極限到底在那裡,只曉得一股腦的往前衝
最後也只得飛蛾撲火地被當了
當然,以現在的角度看,這兩年的學習並沒有很認真。
但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我也是盡了力,結果卻不盡理想。
這挫敗讓我不禁懷疑我是不是真的適合唸物理?
覺得自己適合走這條路,是否只因自己不過是在小小的井裡而產生出的幻覺罷了?

大三,轉捩點

鑒於大二的經歷,衡量自己可支配的時間與能力後
我決定主科只修四個 -- 物理系: 量物、熱物、物數,數學系: 微分幾何
三上是個奇妙的時間點,彷彿黎明前的昏暗,又像是破繭而出的前刻。
與女朋友的相處找到了一個模式,學業也漸漸得心應手
慢慢的,我覺得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了。在這之前,我的學業說是掙扎求生存並不為過
三下決定再度挑戰自己的極限,把物數挪到大四下,加修了數學系的線代二跟偏微分方程,共五科主科
修的科目雖多,卻意外地都修的不錯。
二上的線代一只修了61,三下修線代二卻拿到99這種詭異的分數
說起來,我大部份的科目都是(二)修的比(一)好
不知為何,那時我的腦袋忽然開竅,霎時間頓悟許多道理,
彷彿打通任督二脈,醍醐灌頂一般
後來唸研究所時才體會到,實力的增進並不是呈線性的,而是像階梯狀的
這有點像丟石頭到湖裡,石頭確實會在水裡堆積,然而在冒出水面前,是察覺不出來的
而這時候也只能相信自己,不斷把石頭丟進去

大四,人生的抉擇

大四這年物理主修都修完了,修課的重心主要是在數學系的高微與拓樸
已修過微分幾何,拓樸也沒什麼問題,回頭修高微似乎是有些多此一舉
但想說以後也許會需要學實分析,想想還是把它修了算了
回想大學這四年,帶給我最多樂趣的就屬微分幾何與拓樸這兩科了
(其實代數也很有趣,只可惜我當時沒有能力享受它帶來的喜悅)
每次唸拓樸時,可都讓我興奮了好久呢!
學科的樂趣,並不是分數所帶來的,而是類似
"啊...原來世界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解構與建構啊",這樣的啟發
就成就感來說,微分幾何與拓樸的八十幾分,比起線代二及偏微分方程的九十幾
對我來說更為重要。當初去修偏微分方程,僅覺得以後也許在物理上會碰到這方面的問題
對於這科,我是把它當作一種工具在看待的,自然很難有什麼共鳴
唯一可聊以慰藉的是我狠電了數學系,這種幼稚的快感
就考試成績來說,我不需要normalise,所以就把別人卡在那個地方
最後不知道成績怎麼算的,反正我再下來就是七十幾了。

後來發現,在數學系的集點好像差不多了?便去問問有沒有拿到輔系的可能
結果要有純數輔系,我必須補修常微分方程
但已經修過偏微分方程,再回頭修常微分方程有什麼意義 ?!
應數我差一科機率統計,但我當時對機率統計一點興趣也沒有!
所以想想就算了,反正數學輔系也不會真的讓我的數學變得更強
唯有實力才能證明我自己
然而數年後才發現機率統計真是天殺的重要!早知如此,就算當初沒有輔系也要修
這是我求學生涯中最大的盲點!不過算了,反正後來也自己學起來了

比起修課,其實這一年我大部份的心思是放在思考未來的路
雖明白自己對物理有興趣,但物理範圍何其廣,我到底該走那一條呢?
未來不確定的焦慮,比起大一大二那期間的無力感讓我更加來的恐慌
這個問題我從大三下開始思考了整整一年
後來我還是回到小學時的興趣去思考 -- 天文與生物
就生物方面,我想研究的是具有金屬強度卻又有彈性的肌肉
像寄生獸那樣的。不過後來一想,若真的要做這研究,我該鑽研的搞不好是材料
況且清華物理當時做生物物理的研究我也沒興趣(蛋白質結構),
天文的選擇相較之下是比較多的
在這因緣際會下,我選擇天文物理中,重力(廣義相對論)這一塊

說起來,其中一個原因是我物理系的課修太少了,不了解其他領域在做什麼。
但我真的覺得清華開的課很無聊,我對固態物理就完全沒興趣啊(雖然班上一堆人都去修了)
光學我也沒興趣,天文物理雖然是有興趣但聽說教的不好,便打消了念頭
最後就變成除了量子力學、熱力學統計、理論力學、電磁學外,
我完全不了解其他領域的物理到底在做什麼
但更根本的原因是,雖然物理與數學同樣吸引我,
然而那時並沒有理解到這兩個基礎學科間根本的差別
而那相異處甚至是互相衝突的。或者說,我那時並不了解物理的美感究竟是什麼
數學的美感在於完美。數學的世界可以超越現實,心智可以任意馳騁在形而上的世界。
而物理的美感在於簡單的原則便可掌握自然的樣貌。因此,物理的公式推導常須要做近似
看在當時為數學之美傾倒的我眼裡,覺得這簡直在亂搞!
在根本上我當時其實是排斥著物理的
總歸來說,我對數學的態度還是一種工具性的,卻無法抗拒它的美感而漸漸向它靠攏

四下大部份時間在準備研究所,剛好有個大學物理學力測驗
一來當作四年總驗收,二來當作研究所入學考試前哨戰,就這樣報了去
考的還不錯,拿了獎金也拿了獎狀。獎狀給家長爽,錢當然是自己留著
報研究所最大的失誤是,其實我已經心有所屬 -- 清華物研
但就犯賤去報了別的所,特別是交大光電,一個我根本不想唸的所

當初會報交大光電,是因為很多同學都報了,就想攪亂一池春水
讓競爭更加激烈有趣,完全是個湊熱鬧的心態
橫豎我是不會唸,所以也沒準備,也不覺得自己會上
結果還是給我備到了。我以為只要不去唸就沒事,著實天真!
當初沒料到的是,周圍的人 -- 親人、女友,其實都希望我去唸交大光電
所以當大家知道我上交大光電時,壓力立刻排山倒海而來...
父曰:「交大光電很有前途啊!什麼?!不唸?!你在犯什麼傻?!」
母曰:「唸交大光電以後去園區做事不是很好嗎?唸物理出來能做什麼?!」
祖父曰:「人還是有個一技之長比較好,你也該為將來打算了...」
女友曰:「...你不來交大光電陪我嗎?(哭~)」
(她那時已經推甄上交大光電,當然也希望我一起唸。)
這真的是上天對我壞心眼的懲罰!
後來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放出四兩撥千斤,乾坤大挪移等大絕,才將壓力一一排解
最後,還是任性地唸了清華物研

碩一,相對論,價值觀相轉變

碩班必修課為電動力學與量子力學
與大學課程相比,其實概念並沒有很大的不同,只是數學變難了
那時多餘的精力想再去修個數研所的課 -- 代數拓樸
然我真怕自己就這樣往數學沉淪下去!
反正數學的基礎課程我大致都知曉了,日後要研讀更高深的數學應該也沒問題
也該是時候好好研究物理,便決定將全部心力放在廣義相對論上

修相對論這件事對我日後的影響與我在1986年12月11日見到哈雷彗星是同等重要的
這不僅讓我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讓我深入思考時間、空間、測量的哲學意義
最重要的是,我理解了相對論,瞥見了理論的核心價值 --
「這世界並不存在絕對的標準,又,觀測的現象只成立在自己的座標系內」
而這價值觀又回過頭來改變了我的人生價值觀,從此影響我日後的人生
可以說從根本上,相對論改變了我這個人

回顧這六年,收穫很多。學業之外,我認清了自己的特質 --
我不適合同時做很多事,在專心一志、悠閒的狀況下可以發揮最大的能力
我不是個腦筋動的快的人,但我可以想的比別人深入,可以掌握複雜事物下的普遍原則
這六年的累積,後來成為我往前邁進的基礎

--
學習,是不斷地知識解構再重建的一種過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9.31.66.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aon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